什麼是丙二醇? 丙二醇的危害

從過去到現在,食品行業發生了許多變化。 隨著新的、持久的食品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開始遇到食品添加劑。 我們必須消耗許多我們不知道其名稱和功能的防腐劑。 據稱,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很健康。 但這是否屬實,正在困擾著我們的思想。 眾所周知,營銷策略是為了提高銷量而不是為了人類健康。 本文的主題是一種稱為丙二醇的添加劑。 我將告訴您有關這種添加劑需要了解的信息。 你決定它是否健康。 什麼是丙二醇?

丙二醇是一種添加劑,用作化妝品、衛生用品和預製食品的成分。 美國和歐洲食品監管機構表示,這種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通常是安全的。 與此同時,這種用於防凍劑的物質的消耗存在爭議。 因為已經確定對健康來說是有一定危害的。

什麼是丙二醇
什麼是丙二醇?

什麼是丙二醇?

它是一種合成食品添加劑,與酒精屬於同一化學組。 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略帶糖漿狀且比水稍稠的液體。 它幾乎沒有味道。

有些物質比水溶解得更好,並且能很好地保持水分。 由於這些特性,它是一種優選的添加劑,存在於各種加工食品和飲料中。 丙二醇的其他名稱包括:

  • 1,2-丙二醇
  • 1,2-二羥基丙烷
  • 甲基乙基乙二醇
  • 三甲基乙二醇
  • 丙二醇單酯和丙二醇二酯
  • E1520或1520
  什麼是結節病,導致它? 症狀和治療

這種添加劑有時與乙二醇混合,因為它的熔點低,也可用於防凍劑。 然而,這些不是相同的物質。 乙二醇對人體有劇毒,不用於食品中。

丙二醇用在哪裡?

丙二醇廣泛用於輔助食品加工,改變其質地、風味、外觀並延長保質期。 在食品中的使用目的如下:

  • 它用於防止結塊。
  • 它用於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 著色劑和香料溶解其他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 它改變了麵團中的澱粉和麵筋,使其更加穩定。
  • 它可以防止沙拉醬中油和醋等食物成分的分離。
  • 它有助於食物保持穩定的水分含量並防止它們變乾。
  • 它用於通過改變食物的外觀來增加食物的吸引力。
  • 它可用於將食品成分固定在一起或在加工過程中和加工後強化。
  • 它可以改變食物的外觀和質地。

丙二醇; 飲用混合物、醬汁、速溶湯、蛋糕粉、軟飲料、 爆米花它存在於食用色素、快餐和乳製品等包裝食品中。

它還用於一些塗在皮膚上的霜劑和軟膏,例如勞拉西泮和皮膚可的松等注射藥物。

由於其化學特性,它存在於各種衛生用品和化妝品中。 它還用於油漆、防凍劑、人造煙、電子煙等工業產品。

丙二醇的危害

  • 對於患有腎臟或肝臟疾病的人來說是危險的

在肝腎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中,丙二醇會很快分解並從血液中清除。 另一方面,對於患有腎臟疾病或肝臟疾病的人來說,這個過程並不那麼有效和快速。 因此,這種添加劑會導致血液中乳酸積聚並出現中毒症狀。

  如何製作玫瑰果茶? 利弊

此外,由於藥物中使用的丙二醇沒有最大劑量限制,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服用非常高的劑量。 患有腎臟和肝臟疾病的人應該使用不含丙二醇的藥物替代品。

  • 對嬰兒和孕婦有危險

孕婦、四歲以下兒童和嬰兒的乙醇脫氫酶水平較低。 這種酶是丙二醇分解所必需的。 因此,這些群體在通過藥物大量攝入時面臨產生毒性的風險。

  • 心髒病發作的風險

當大量或太快注射丙二醇時,可能會出現血壓下降和心律問題。

動物研究表明,非常高劑量的丙二醇可以降低心率、血壓,甚至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這些病症是由高劑量藥物引起的。 正常食物中丙二醇的含量與兒童或成人的任何心臟問題無關。

  • 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在一個案例中,一名癲癇婦女因不明來源的丙二醇中毒而出現反复抽搐和頭暈。 在註射藥物中毒的嬰兒中也觀察到癲癇發作。

此外,神經科診所的 16 名患者每天服用 402 次 2 毫克丙二醇,持續三天。 其中一名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 這些研究中使用了非常大量的丙二醇。 科學家觀察到,15-6毫升的丙二醇會引起噁心、頭暈和奇怪的感覺。 這些症狀在 XNUMX 小時內消失。

  • 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據估計,0.8% 至 3.5% 的人對此添加劑過敏。 食用丙二醇後最常見的皮膚反應是皮炎。

  什麼是馬蘇里拉奶酪以及它是如何製作的? 好處和營養價值

據報導,食用含有丙二醇的食物和服用含有丙二醇的藥物和靜脈注射藥物後會出現系統性皮炎。 因此,對丙二醇過敏的人不僅應該遠離含有這種添加劑的食物,而且也不應該使用含有它的洗髮水、肥皂、潤膚霜等產品。

  • 可能會導致呼吸系統問題

丙二醇是煙霧機(用於劇院製作)和其他可吸入材料中相當常見的成分。 在對老鼠的研究中,一些科學家發現呼吸道中的細胞增大,並且有些人流鼻血。 

  • 可能會產生更多有害化學物質

也許接觸固定丙二醇最重要的部分是它允許其他化學物質自由進入血液的能力。 丙二醇會增加皮膚吸收與其接觸的任何物質的傾向。 鑑於我們經常遇到大量危險化學品,這可能比化合物本身更危險。

參考: 1

分享帖子!!!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 * 標有